[2]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3]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10月16日修订),
[4] 《
[6]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
具体流程功能如下:
1)灾情登记
主要对灾害的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和上报。通过民政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灾害登记:人口受灾、农作物受灾情况、损失情况登记、因灾死亡人口台帐。
2)减灾防灾
系统要求实现对预案及科普信息进行管理。包括预案管理和科普宣教。预案针对各种灾害种类如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人为灾害。对科普信息可进行新增、维护及查询。
3)灾害应急管理
系统要求实现对灾情信息的审核汇总。由地(市)级(省级)民政部门根据所管辖行政区域内的总体情况,对分县(分地区)灾情进行认定,将属于同一灾害过程的分县数据进行合并汇总;由地(市)级(省级)民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进行核定、修正时,对分县数据进行核定、修正。
4)灾民年报管理
系统要求实现对灾民年报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年报上报、灾民救助及监督检查。可生成多种形式的报表,提供各种汇总统计的当前状况。
5)灾情数据库
系统要求实现对灾情信息综合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灾情评估专家管理及历史灾情数据库。为各级部门提供灾情快报历史数据导入的功能。
6)统计分析
系统要求实现对救灾救济管理系统综合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及智能分析。包括灾情汇总统计、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统计即年报统计。
流程功能要求如下:
对救灾物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保证救灾储备物资的数量准确、质量完好,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调配,使用正常,真正发挥应有的应急效用。
1)实现救灾物资管理的流程化,建立一个从物资入库、出库、配送、签收全过程的物资管理流程,实现对救灾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实现救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解决物品入库时摆放混乱,查找时又耗费大量时间,登记需时过长所导致的出货等候时间长、错拿物品,提前发现即将过期的物资、失效的药品等现象,降低物资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3)实现救灾物资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全省救灾物资存放、组织调配的智能化,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便于及时有效实施救援工作。
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救灾物资仓库管理系统:包括救灾物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报废管理。
救灾物资调拨管理系统:包括对救灾物资的调拨进行统一的管理。
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对救灾物资库存数量、快过期救灾物资、快报废救灾物资等进行安全预警。
救灾预案管理系统:包括救灾预案管理、救灾制度管理、救灾案例管理等。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对救灾物资进行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
接口建设:包括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建设,比如与视频监控接口建设等。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对救灾物资的统一编码、物资存放仓库、仓位等的统一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组织、角色、用户、权限、日志和基础资料管理等。
功能如下:
面向公众宣传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促进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单位间交流与合作。
网站应具有功能强大、信息丰富、管理先进、界面美观、使用方便等特点,系统应具有强大的内容管理功能,实现对网站内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流管理,以内容管理为核心,建设各种信息服务、检索。网站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开放性、扩展性、安全性、集成性、易用性、经济性等特点。
整个网站建成后,应包含以下栏目:
1)组织机构
主要包含机构职能、专家介绍、历史沿革、减灾委组成等介绍。
2)政策法规
主要包含救灾、减灾政策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标准、部门规章。
3)新闻中心
介绍安徽省减灾相关工作情况。
4)灾情信息
固定周期发布全省各地区灾情信息以及不定期发布突发灾情。
5)减灾动态
针对灾情发布减灾具体实施的工作进展及工作成果。
6)减灾常识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介绍各种减灾方法手段、逃生避险技能,进行科普宣传。
7)应急联络
公布安徽省及各地去救灾应急电话、联系人、传真、邮箱等信息。
8)信息服务
提供天气预报、在线减灾咨询。
除上述栏目设置外,整个网站还应提供全文检索、网上调查、减灾委信箱、公众留言、友情链接等辅助功能。
上一篇:九游会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下一篇:九游会老龄信息管理系统